我院梁秋菊副教授在国际著名期刊《Small》 (IF 15.15)在线发表了题为“Blending Donors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An Efficient Strategy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Coherence Length and Intermixed Phase in Polymer/Nonfullerene Solar Cells”的研究论文。
有机光伏电池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指出光伏电池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然而,有机光伏电池活性层多层次结构可控性差,导致器件能量转换效率低。针对上述问题,该工作构建了高性能有机光伏电池所需的活性层多层次结构,通过利用不同分子量聚合物分子本征特性的差异解决了有机光伏电池活性层相干长度增加与共混相含量降低这一关键矛盾,实现了在活性层共混相含量恒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相干长度的目标。活性层结构优化使得基于P3HT/O-IDTBR体系的器件性能从7.03%提升至7.80%,达到该体系光伏器件性能国际领先水平,也为构筑高性能有机光伏电池活性层精细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院为文章第一完成单位,论文第一作者为梁秋菊副教授,通讯作者为我校刘剑刚教授和黄维院士,论文作者还包括陕西师范大学赵奎教授及丁自成研究员。
图文:梁秋菊
审核:周世钢、甘雪涛